你现在的位置:首页>各区动态

深圳海关锚定“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推动外贸质升量稳

2024-05-08 14:27 来源:香港商报

字体大小:

70240508122414000114.jpg

深圳海关所属大鹏海关关员正在对盐田港区进出口货物吊装作业进行监管,全力保障货物高效通关。(谢克宇/摄)

2024年第一季度,深圳市进出口1.0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十年来同期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8.8%,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0%,对同期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47.6%,其中出口居内地外贸城市之首。在亮眼的数据背后,有着深圳海关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在“质升”上早布局,在“量稳”上下功夫,积极改革创新,聚力优化服务的一次次生动实践。

聚势赋能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香港—深圳强强联合发挥重要辐射带动作用。其中,前海、河套等重大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成为重要引擎。在前海,深圳海关迅速推广39条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和创新成果到合作区扩区区域,完成全国首家香港企业在内地海关备案,推动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建设,落地全国首个离岸现货交易大豆保税交易库,推动落地国内首个“机场货运安检前置站”,支持建成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

全力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入驻合作区“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五大类43项业务服务,业务办理时间压缩50%;支持44家科研机构,超12亿元国内科研设备便捷进区。意法半导体封测创新中心是国家重点集成电路实验室。公司副总经理吴凌介绍:“海关推出重点科研项目『一站式』服务,当日审结、快速验放。我司2026年扩建项目完工后,将增加1.6万平方米的净化车间,预计产能与外贸进出口额都能提升60%。”

着眼未来加速催生新质生产力

立足创新之城,深圳海关不断放大产业创新优势,加速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外贸竞争力新赛道。今年3月,深圳推出“20+8”产业集群2.0版本,其中,低空经济在催生新质生产力方面大有可为。深圳海关持续释放保税维修政策红利,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助力深圳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支持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试点开设耗料式账册,简化耗用匹配流程,开展自产产品保税维修,帮助企业高效整合国内国际产业链。

“『以报代备』模式每月预计可减少1万条单耗申报,减少12—15次账册加签,维修用料件、成品备案项号分别可减少约54%、96%。”大疆如影维修科技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卢繁介绍说。

互联互通推动大湾区各项要素流通

面对规模庞大的市场,深圳海关不断推动市场要素互联互通,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产业创新、经济活跃一线流动。

“大湾区组合港”项目不断提质扩量,已累计开通39条航线,全覆盖内地9市,累计监管进出境集装箱74万标箱。“依托智慧海关建设,我们打造业务智慧监控平台,藉助5G、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物流全链条『数据+轨迹+视频』闭环管控。省内港口代码共享充分激活各沿江港口仓储、装卸等物流资源。”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林浩宇副处长介绍。此外,该关创新开展“口岸与属地协同监管”模式改革,通过内部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执法联动,支持部分进口科研物资在企业仓库、车间等非口岸地检查,精密设备可第一时间投入生产。

创新驱动持续打造口岸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好,企业信心强,发展动力就足。深圳海关以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注入外贸稳定增长强大活力。该关积极开展“智慧海关”建设,率先上线运行总署属地纳税人“双特”台账价格管理系统,并与12个协定夥伴实现原产地电子信息共享智联,覆盖五成享惠进口货值。持续推进“保税+ERP”监管改革,实施海关与企业ERP系统对接联网,实现“多手段、少手续、低干预、高效能”的精准监管。参与对接ERP试点的加贸保税企业112家,保税进出口值2199.7亿元。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目前,深圳海关正以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为总牵引,不断推进自身治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助力攀升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