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各区动态

深圳打造“最佳低空示范地”

2024-08-06 09:55 来源:深圳商报

字体大小:

8月2日,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发布低空经济领域最新的政策措施和试点成果。

到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

起降设施是低空飞行器运行的必要基础保障。截至2024年6月,全市已建成低空起降点249个,覆盖载客运输、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及公共治理服务四大领域。

据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上透露,深圳将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低空起降服务体系,打造由载客运输、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公共治理服务等组成的低空起降网络,为“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低空飞行活动和“低空+”新兴业态培育提供支撑。到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实现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大力推动起降点建设。最新出台的《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将构建低空起降基础设施网络列为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直升机和eVTOL载客运输领域已建成109个起降点,2025年将新增131个,达到240个,满足医疗救护、消防应急等低空飞行服务需求。物流运输领域已建成46个,2025年将新增123个,达到169个,搭建起覆盖全市的高效空中运输网络。社区配送领域已建成74个,2025年将新增177个,达到251个,全面提升商圈即时配送等服务。公共治理服务领域已建成20个,2025年将新增340个,达到360个,满足应急救援、警务活动、海事巡查等重点领域应用需求。

据悉,《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内容还包括完善设施建设机制,以及健全低空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机制等。将通过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优化用地政策、完善建设管理办法与标准体系等措施,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

记者了解到,除起降基础设施外,深圳也正在建设全国首个全市域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将深圳的蓝天编织成一张智能、高效、安全的管理网络。还在宝安、龙岗、坪山等区建成占地超过50万平方米的,具备升空测试、飞行校验功能的无人机测试场,为各类无人机产品提供专业化检测。此外,深圳还在规划建设风矩阵(Wind-Matrix)三维多物流场耦合风洞,模拟低空空域复杂环境,不仅能测试无人机、eVTOL等新型飞行器,还能成为制定和验证低空经济标准的平台。

拓展五大低空应用场景,打造“最佳低空示范地”

会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介绍了深圳市低空运行体系、应用场景、航线目标等内容,表示将以机制改革探索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以技术创新支撑飞行服务保障,以应用拓展牵引低空产业集聚成势,以标准集成引领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聚焦四方面重点工作,提升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动能和综合竞争力。

一是探索构建高效协同的低空空域管理机制,在空域等方面形成突破、打开局面。构建城市级低空协同管理机制,探索空域管理、运行管理和飞行服务保障协同融合的新模式,在低空运行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全域低空空域评估,探索建立适合高密度超大城市特点的低空空域精细化协同管理模式。力争到2025年,全市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突破75%,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

二是健全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支撑大规模商业化飞行需求。依托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构建支撑“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低空飞行活动的规则体系,率先开展低空融合飞行试点,完成深圳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和A类飞行服务站建设,打造低空数字空域图,逐步完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服务,2025年底前具备支撑1000架以上商业运营的低空航空器同时在空、每日1万飞行架次的服务保障能力。

三是拓展五大低空应用场景,打造最佳低空示范地。其中,针对载货运输场景,进一步扩大低空物流网络覆盖范围,提高城市物流效率,力争2025年低空载货飞行达到150万架次;载人运输方面,面向大湾区推出更多低空载人飞行服务产品,培育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2025年低空载人飞行力争达到3万架次;应急救援方面,在“空中120”覆盖全市基础上,采购先进适用的无人机技术装备,赋能应急救援体系,打造15分钟航空应急救援圈;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方面,促进低空应用与道路巡检、城市安全、国土测绘、环境监测等领域深度融合,实现低空巡管“一张网”;文旅消费方面,积极培育空中游览、航拍航摄、无人机集群表演等旅游消费市场,承办国家级无人机赛事,进一步推动“低空+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四是构建完备的低空标准法规政策体系,促进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深圳已于近期成立了深圳低空经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首批18项低空经济领域深圳标准编制,争取年内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1.0版本,在规则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先行先试。

加快设立低空产业基金,全周期全链条支持低空经济发展

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上介绍,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已形成融合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呈现出关键系统及零部件领域“聚集快”、整机制造领域“实力强”、地面保障领域“根基稳”、运营与配套领域“模式新”等特点。

为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深圳推动基础设施超前布局。强化“硬基建”支撑,低空起降点249个,占全省52%;同时强化“软基建”赋能,各运营商和设备商在福田、南山、龙岗、龙华、罗湖等区域部署低空通感试验基站,在深配置业内首个4.9G 128TR大张角通感设备,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5G-A低空通感网络;建成一批北斗高精定位基准站,为超10万架无人机提供厘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

在空间保障方面,深圳规划部署了4个低空试验区、4个低空测试场、“十大低空经济产业园区”以及2个低空经济领域特色园区,为低空经济项目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与空间保障。

低空经济作为前沿科技,目前还处于技术孵化与场景应用的早期阶段,其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资金的扶持。深圳已将低空经济列为“20+8”产业集群中的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培育。颁布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4-2025年)》。2023年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在资金支持方面围绕培育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会上介绍,三年政策期资金支持规模预计超5亿元。此外,深圳正在搭建规模约20亿元的低空产业基金,全周期、全链条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下一步,深圳将着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通感一体化建设,加快部署低空通感5G-A试验基站,实现低空通信、监视全覆盖等。


(记者 肖晗)


9240803050901003101_1.jpg9240803050901003101_2.jpg9240803050901003101_3.jpg9240803050901003101_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