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塔、西人工岛及远处的深圳市区。新华社发
8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中山市会议中心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动员中山上下抢抓“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及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建设,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
实验区的建设,是中山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凤凰涅盘、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是中山推进各项工作的主要抓手。当前,中山以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规划“六个一体化”为引领,全面学习对接深圳,坚定不移推进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
以“六个一体化”全面对接深圳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主持会议并作动员讲话,市长肖展欣宣读《关于同意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通知》。
今年6月,广东省委深改委部署中山市建设实验区,提出以推进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规划等一体化为重点,在破解土地碎片化、投资项目审批、科技创新、推进粤港澳台侨合作等方面探索创新,加强与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东莞滨海湾新区等重大平台联动发展,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这是全省首个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的改革创新实验区。跨市协调区域发展,任务艰巨,使命重大,各项工作需要中山主动探索。借助实验区建设,最近两个月,中山已经开始密集行动,以“六个一体化”全面对接深圳。就在8月10日,中山开展了一次高规格考察: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市长肖展欣率中山市党政代表团到深圳市,与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市长覃伟中进行座谈。双方坦诚务实,推动“六个一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落实,首批就40多个项目达成了合作共识。
此次会议,中山进一步推动“六个一体化”行动方案。会议审议了《深中营商环境一体化行动方案》《深中产业一体化行动方案》《深中交通一体化行动方案》《深中创新一体化行动方案》《深中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行动方案》《深中规划一体化行动方案》等六个一体化行动方案讨论稿及《中山市深化粤港澳台侨合作助推深中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讨论稿。
建设深中产业协同孵化创新中心
会议现场,相关部门和镇街主要负责人作表态发言。
产业一体化是中山对接深圳的重要内容。“要全方位对标深圳‘20+8’产业,深度参与深圳产业链分工,主动为深圳龙头企业强链补链”,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罗绮冬表示,目前该局正抓紧完善和实施《加快推动中山与深圳产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立足“深圳所需”,发挥“中山所能”,加快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共同做大做强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12大战略性产业集群。此外,罗绮冬表态,将主动为深中两地企业牵线搭桥,推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为深圳数字技术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深圳“数字+”“设计+”赋能中山传统产业。
交通是实现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中山交通运输局局长曹富全表示,将加快推进与深中通道相连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心城区与外围镇街、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完善深中跨市公交线路、机场大巴线路的运营及配套保障设施,构建深中同城公交系统,于深中通道通车当天,同步开通跨市公交;开通途经深中通道的跨市市际班线;在中山城区及重要镇街新建深圳机场候机楼,实现异地安检。
深圳是全国的科创高地。中山市科技局局长施焕东表示,将构建“深圳创新力量+中山产业基础”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创新链,推动深圳科技创新成果在中山落地转化。施焕东说,将进一步调整优化政策,推动中山企业与深圳的创新平台、链主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创新联合体,推动中山重点企业在深圳重大创新平台集中设立技术研发中心集群。推动大湾区链主企业在中山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深中产业协同孵化创新中心。同时,借力深圳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服务业发达的优势,以“企业出题、院所出智、协同破题”的方式,组织专家团队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力争全年拆除整理超1.3万亩低效用地
破解土地碎片化是中山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实验区的建设为中山突破土地瓶颈提供了政策红利,明确中山在破解土地碎片化方面探索创新,并支持围绕改革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政策供给。
当前,中山正通过“工改”破解土地瓶颈。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杨戈表示,中将加快工改“审批提速”,通过“三个靠前”,实现大范围“并联审查”,改造流程从12个步骤压缩至6个,推进规划调整、改造方案编审、土地供应等8类17项审批流程再造,确保年底前批复60个以上项目改造方案。指导镇街加快拆除整理,力争全年拆除整理1.3万亩以上低效用地。
项目落地,规划先行。杨戈表示,“规划一体化”是深中一体化的基础保障,下一步,将在推进与深圳共同设立规划委员会的基础上,搭建统一的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全面对接“深圳都市圈规划”和“前海扩区”规划,在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规划布局上与深圳深度衔接。同时,在规划上优先保障超100平方公里深中一体化合作创新区的用地规模和指标,为实验区建设留足产业空间。
此外,推进深中政务服务一体化,是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叶永忠表示,将立足需求出实招,在省政务服务网设立“深中通办”专区,聚焦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登记等相关业务,年内实现不少于100项政务服务“双城通办”,三年内实现个人业务全面通办。在“i深圳”建设“深中联动”专栏,推动深中两地高频事项“指尖通办、无感漫游”。
叶永忠指出,将推进中山市“中易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进驻“深i企”,为两地企业开办、人才认定、政策咨询、投资指南等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创造两地办事创业便利条件。向深圳全面开放中山数据资源,推动深中两地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等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力争实现深中企业群众在两地办事间免提交、免填写,一批特色事项“智能秒批”。
(记者: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