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6.2级地震 港消防车首入内地 消防员首次泥石流中实战
“江门发生6.2级地震,出现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在收到广东方面的支援请求后,香港消防处立即成立指挥组并集结救援队伍、车辆、设备,在港珠澳大桥口岸绿色通道下,人员物资不停车不下车直抵灾区,粤港澳三地共同开展救援工作。”这是27日至28日“联城-2024”粤港澳大湾区地震救援联合演练中的一幕。救援队员深入斜楼抬出“伤者”,通过洞口爆破在深井中救出“受困者”,所有演练项目均模拟地震灾害真实场景展开。在预定的48小时内,近300名粤港澳消防救援人员出色完成救援任务,联合演练达到预期目标。此次联合演练创下多个“历史首次”,包括香港消防车首次驶入内地、香港消防员首次在斜楼和泥石流中实战等。 ◆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敖敏辉、霍栢宇 广东江门报道 图:香港文汇报记者 敖敏辉
丰富实战经验 “尖刀”参与演练
此次参演单位分别是香港消防处、澳门消防局、中国救援广东机动专业队和江门消防救援支队。其中,主要辐射华南地区的中国救援广东机动专业队是全国8个机动专业队之一,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中参与一线救援,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是中国消防救援中的“尖刀力量”。香港消防同样如此,27名参演人员多是香港消防处灾难应变救援支队的骨干,其中多人参与土耳其地震救援工作,积累了海外救援的经验。
经粤港澳共同协商,此次三地消防联合演练按照预定的时间、流程、方案和救援演练地点开展。
27日早上8时,在粤港此前已经建立的联络机制和平台下,香港消防处收到来自广东方面有关“江门发生6.2级地震”的信息通报,受灾严重,建筑物倒塌,大量人员被困,广东向香港发出派专业力量开展救援工作的请求。香港消防处迅速响应,在短时间内指派27名消防处灾难应变救援队队员。根据地震救援的特点,指挥组列出400余件救援设备清单并迅速出库。救援队伍迅速完成装备,登上5辆消防救援特种车辆,集结出发。
不停车不下车 过大桥入内地
12时,香港消防救援车队抵达港珠澳大桥。粤港两地的海关、出入境部门,已经提前收到香港救援队伍人员、车辆信息,在灾害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下,救援队伍不停车不下车,快速通过大桥香港口岸和珠海口岸。已等候在珠海一侧的内地交警车辆鸣笛,引导香港救援队伍直达“灾区”。
香港文汇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参与联合演练的5辆香港消防救援车通过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的一刻,是香港消防车辆首次驶入内地,具有里程碑意义。
抵达位於江门市消防救援特勤站的“地震灾区”后,根据作战平面图,粤港澳三地救援队伍分片区安营紮寨,迅速投入紧张的救援工作。
模拟真实场景 锻炼应对本领
在演练现场,“苦练打赢本领 锤炼血性胆气”的横幅十分显眼,实战练兵气息浓厚。本次演练共设置11个救援场景,港队参加全部项目演练,包括坍塌倾斜高层建筑绳索救援、峡谷高空绳索“V”形救援、山体滑坡坑道掘进救援、深井受限空间救援、缆车停运事故救援等,涵盖地震在海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险情,其中,7个项目由粤港澳三地消防员共同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坍塌倾斜高层建筑绳索救援和泥石流坑道掘进救援,是香港消防处历史上首次实战训练,对於港队积累相关经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粤港澳联合演练,精心设置了演练方案,从发布地震演练命令到参演队伍归队,规划时间为48小时。其间,由三地组成的现场指挥部,分阶段召开了五次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阶段性总结,为后续联合行动总结经验。
同制战地餐食 充满团队精神
目前,粤港澳三地政府现正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方案》,预计将在下月中旬在港签署《粤港澳应急管理合作暨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框架协议》)。本次联合演练,是为落实《行动方案》中的应急动员协调机制作准备。
“今次联合演练,为粤港澳三地救援力量互相配合、优势互补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为未来三地共同应对真实突发事件和灾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树立了新标杆。过程中,在共同救援乃至共同制作战地餐食中,三地团队精神让人感动。我相信,通过三地协作,我们有能力为大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香港跨境救援队队长招健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