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9日举行发布会公布8个AI大模型及30个应用场景,为企业提供模板指引。
在AI技术加持下,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指,广东已初步建立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AI机器人的应用可缓解人手紧张问题,港企可对接湾区智能升级。有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告诉大公报,在前期开发阶段已经收到了不少港企提的需求。
湾区建成AI机器人全产业链优势显著
算力、芯片和大模型是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基础底座。曲晓杰表示,广东有华为昇腾这样优秀的计算芯片,也有腾讯混元这样自主开发的通用大模型。珠三角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全产业链,可以将产品关键零部件生产周期压缩在一个月内,亦让产品迭代更新的周期缩短。“首次公布的8个行业大模型,都已经在相关领域初步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曲晓杰说。
记者梳理发现,发布会现场发布的8个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主要来源於工业、教育、安全、医疗、文旅、合规、知识问答等领域。其中,在工业领域,博依特推出全球首个制浆造纸行业工艺大模型,促使平均生产效率提升10%、制造成本下降4%;而在教育领域,像素格物大模型节省了教师约30%的作业批改时间、降低了约20%的教育资源制作成本。
港资企业、东莞美景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长助理吴克翰留意到广东今次发布的AI大模型及应用场景,他告诉大公报,AI对於工厂生产效率肯定会有所提升,该公司亦会密切留意最新的技术,对接大湾区如火如荼的“AI+”智能升级浪潮。
真实场景训练模型迎合企业需求
目前广东不少机器人企业正在根据工业领域的痛点,进行机器人研发。“今年1月,我们交付了100台人形机器人,这个数字在今年3月又翻了一番。”机器人企业、乐聚机器人合夥人杨金介绍,在工业场景里,特别是汽车工厂内,有很多非标准化工作,需要人形机器人作业。他还告诉大公报,在开发阶段已经收到较多大湾区企业提出的应用需求,当中包括不少香港企业的智能升级需求。“目前人形机器人在搬运等作业场景中还没达到与人一样的效率,但核心技术迭代速度很快,相信不远的将来就能实现与人一样的效率。”杨金说,两个月前刚开始做人形机器人的时候,大概是人工效率的30%,但到了3月底的时候,已经达到70%的效率了。另一家机器人企业、库卡机器人中国业务总经理兼人力资源总监陈峰表示,该企业的工业机械产品全球已累计50万台销量。“我们基於海量真实工业场景数据训练模型,根据企业真实需求,可以做好产品开发效率提升和产品性能可靠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