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湾区资讯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成立典礼暨圆桌会议举行 推动完善湾区人才标准

2025-07-23 07:58 来源:香港商报

字体大小:

70250722183119000319.jpg

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举行成立典礼暨圆桌会议。民建联供图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行“湾区人才标准”,并推动“一试多证”的安排。例如,今年3月公布,建造业率先在油漆工和砌砖工方面试行“湾区标准”,旨在结合三地的培训优势,提升大湾区各行业的整体培训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这项措施不仅有助提升三地建造人才技术水平 ,也为大湾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召集人、民建联副主席及立法会议员陈勇与立法会议员颜汶羽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加入联盟机构包括香港城市大学、中电学院、香港建造业议会、中华煤气培训学院、香港汇智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沙人才发展有限公司、广州红海人力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宝盛华大中华有限公司、九龙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岭南大学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岭南大学研究生会、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会、香港大学研究生会及香港浸会大学研究生会。

为了进一步集思广益,完善大湾区人才标准,促进人才流动,民建联今天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成立典礼暨圆桌会议。此次活动旨在汇聚社会各界的声音,为加速人才流动及优化三地的培训机制提供建议与经验,以应对大湾区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挑战,借此打破地域限制,提升技能互通性,并增加职业发展机会,共同促进大湾区人才生态圈的建设与发展。

发展局副局长林智文在会上分享了香港建造业的人力发展情况。他表示,为应对未来数年建造业的人手需求,特区政府将继续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培训更多建造业技术工人并提升其素质。例如,政府将增拨资源以扩大本地培训名额,并资助在职技术人员参加建筑信息模拟 (BIM)及先进建筑科技的培训等。

此外,林智文还提到两地政府合作制定了适用於香港工程专业人才的内地职称评价机制,该机制分为五个等级(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由低至高])。去年,首批试点涵盖五个工程专业,包括土木、岩土、公路、电机和测控仪器;今年扩展至工料测量、建筑和四个工程专业(包括制造、工业及系统界别、机械、电子和资讯)。此机制旨在帮助香港建造业专业人士的专业水平、资历和能力获得国家评级和认可,增加在大湾区内发展的机会,加强人才流动,为大湾区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科院院长何达基对民建联牵头成立人才发展联盟表示感谢,并指出大湾区的人才流动是香港人才发展的关键。他在会议中建议,香港有五所大学入选世界百大大学排名,因此香港特区政府应利用这一优势,打造国际教育中心,以吸引更多人才来港。他还提到,目前每年有不少学生来港就读硕士课程,这是引进人才及促进大湾区人才流动的重要优势。

中华煤气培训学院院长方启承分享了中华煤气培训学院的人才培训情况。方院长指出,学院涵盖专业资历发展、工程技术训练、专业培训及发展以及统筹香港及内地培训。除此以外,学院也亦透过跟大专院校合作,开办不同燃气工程课程给年青人和在职人士,课程包括证书、文凭课程和学士学位的选修科目以推动燃气知识和技术的普及。此外,学院於山东济南及四川资阳设立培训基地外,在内地东北区域、华中区域、华南区域、华东区域、华西区域、华北地区等地,授权分别设立中华煤气培训学院的认可培训机构,目前已与11家认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拓展培训资源,全面帮助人才提升其专业技能的质量。

陈勇表示,在联盟的带动下,能够汇聚各方力量,互相学习并参考有关培育人才的方法。这一做法不仅能让本港人士提升专业知识和竞争力,同时也能促进更多优秀人才在大湾区的流动,为大湾区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颜汶羽表示,人才的地域流动是重中之重,亦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设立湾区人才标准是让国际认可的香港人才标准走进内地,亦助力内地人才走到海外,是引进来、走出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