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重磅发布《大湾区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发展与安全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作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系统性研究成果,《白皮书》旨在通过学术引领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以“安全与发展并重”为核心主线,围绕“战略价值、市场生态、模式创新、科技驱动、风险防控、政策监管、未来趋势”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梳理行业演进脉络、破解实践痛点、提出解决方案、展望未来图景,共同应对大湾区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安全与创新挑战,为行业提供前瞻性战略参考。
《白皮书》指出,大湾区凭借世界级产业集群、国际一流港口物流体系、领先科技创新生态及“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已成为全球跨境电商供应链的“价值中枢”。发展跨境电商及其供应链金融,对大湾区而言,不仅是一道关乎经济增长的“必答题”,更是一项关乎长远发展、关乎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题”。
在市场生态方面,《白皮书》指出,当前市场已形成“银行+非银机构+电商/产业平台+金融科技公司+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多元共生格局。大湾区因“产业根基、制度创新、政策东风和科技引擎”的优势叠加,成为独一无二的供应链金融生态试验场,但仍面临“信用孤岛、技术鸿沟、风险升级、制度壁垒和人才短缺”等挑战。
在融资模式创新方面,《白皮书》重点阐述了数字化转型路径,包括以数据信用为核心的订单融资模式、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流转机制、基於物联网的库存融资解决方案,以及面向产业集群的预付款融资闭环管理。这些创新突破传统金融的抵押依赖,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用穿透与资产活化,构建起“数据可信任、资产可流转、风险可控制”的新型融资生态。
技术应用与风险防控构成《白皮书》的两大支柱。《白皮书》强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动态信用画像构建中的核心作用,区块链技术在交易存证与信任传递中的基础价值,以及物联网在动产监控中的关键支撑。针对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的复合型风险,《白皮书》提出“事前零信任架构+事中AI异常监控+事后区块链追溯”的三位一体防控框架,结合跨法域协同机制,为行业安全发展筑牢防线。
《白皮书》前瞻性预测,未来十年大湾区将迎 “自主金融时代”。结合全球数字贸易态势,《白皮书》指出大湾区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四大发展方向:生态化整合上,从融资服务向供应链全链路延伸,覆盖跨境电商业务周期;智能化驱动上,将 AI、物联网嵌入风控,打造智能服务模式,提升用户体验与风控能力;标准化引领上,在数字仓单确权、电子提单流转等领域建国际认可标准,增强全球话语权;全球化布局上,依托香港金融网络与大湾区仓储资源,服务延伸至 “一带一路” 沿线,推动 “湾区模式” 国际化。
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林龙安表示,《白皮书》的发布,深入剖析数字经济下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的“湾区模式”,揭示“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填补了行业系统性研究空白。商会作为大湾区数字贸易发展新动能的推动者,将依托香港国际化优势,积极推动大湾区供应链金融服务走向全球。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认为,该成果为全球数字贸易金融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创新经验,将助力大湾区巩固全球数字贸易创新策源地地位,为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注入金融动能。
本次《白皮书》的发布,不仅为大湾区企业、政策制定者及行业各方提供了一份兼具指导性与实操性的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发展“行动指南”,同时,更是一份聚焦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系统性理论成果”与“前瞻性实践蓝图”,为大湾区及国家提供了聚焦合区域发展、服务战略需求,兼具理论深度与落地的价值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