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讯】9月5日,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成立大会在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隆重举行。中山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系城市专业主任王珺,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葡语国家研究院院长叶桂平作为发起单位签署联盟协议,标志着粤港澳三地高校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协作进一步推进。
在启动仪式上,叶桂平立足澳门中葡平台定位,围绕以区域国别研究破解湾区与葡语国家联动痛点发表讲话,他建议:其一,澳门高校应以“聚焦葡语国家、服务湾区出海”为导向,对接大湾区产业需求,打造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将葡语国家研究明确为区域国别学科的核心方向,联合大湾区科研机构打造葡语国家研究中心,重点围绕葡语国家的市场规制、跨境产业协同等特色方向,解决湾区企业拓展葡语国家市场的疑难。搭建数据服务平台,整合葡语国家海关关税、产业政策、中小企业信用等核心数据,为企业开展中葡跨境贸易提供数据支撑。此外,配合深合区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的建设,推行“葡语+”法律、金融、科技等专业的双学位培养模式,建设复合型专业人才梯队。
其二,建立“湾区协同+国际联动”的双轮驱动机制,着力培育兼具全球视野及本土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区域国别研究人才。推动中葡高等院校开展教师资源互换计划,并联合大湾区内地城市相关部门共建跨境认证平台,推动专业资格在湾区城市群间的互认互通,为国际人才提供职业发展全周期服务。设立专项人才发展基金,针对跨境联合培养学生提供阶梯式奖学金,以及对在湾区就业的国际人才给予安居补贴。推动粤港澳高校与产业界深度协作,开发针对中小企业基层涉外业务需求的模组化培训课程,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通过制度创新及资源整合,有效提升大湾区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的优势,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
其三,当好中葡交流的“搭桥者”,串联大湾区科研力量与葡语国家创新资源,推动区域国别研究成果服务大湾区产业国际化。依托中葡平台优势,为大湾区重点实验室与葡语国家科研机构搭建合作桥梁,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联合研究,为湾区企业提供参考,助力澳门品牌的中医药经大湾区物流推向葡语市场。定期举办科技企业交流论坛,衔接学术研讨与产业需求,以横琴为成果转化基地,将产学研项目纳入横琴科创规划重点扶持,为联合科研攻关项目提供支援,推动中葡科技合作专项,强化澳门协调纽带作用。
大会汇聚粤港澳三地19所高校及国内区域国别研究领域顶尖专家,以期搭建跨区域高校协作新平台。此次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的成立,不仅为三地高校协作搭建了新平台,更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从学术研究向赋能产业升级转型,有望为深化大湾区与葡语国家全方位合作及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