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晚,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杂技艺术周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报告厅圆满闭幕。闭幕式上,深圳原创大型杂技秀《奇遇》以“科技+艺术”的融合表达,为本届艺术周画上精彩句点。
从技艺展示到文化IP的进阶
自2020年首届在深圳宝安启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杂技艺术周已成为推动中国杂技创新、促进湾区文化交融的重要平台。
自首届开始,就突破地域限制,邀请国内顶尖杂技院团的多个高水平节目同台献技,为深圳观众献上了一台台视觉盛宴;第三届则以原创杂技剧《天鹅》开幕,并举办“中国杂技艺术创作与高等教育发展论坛”等多项论坛活动,推动行业深度交流。
本届艺术周在前四届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以“艺汇湾区·技惊世界”为主题,联动粤港澳三地及新疆、上海、安徽、吴桥、海安等多地院团,呈现《天山雪》《奇遇》等标杆作品。
其中,荣膺“五个一工程”的杂技剧《天山雪》作为开幕大戏,将非遗“达瓦孜”(高空走索)融入剧情,打造沉浸式跨时空体验。
《奇遇》:科技赋能下的湾区叙事
闭幕式上演的大型杂技秀《奇遇》是深圳本土的一台以“杂技+科技”为主题的大型原创文旅IP,该杂技秀作为2025年深圳市全民艺术季唯一杂技演出项目,汇集了十余个精彩的杂技、魔术节目,演出突破传统舞台界限,运用多维度舞台调度,让观众和演出融为一体、无人驾驶汽车与智能机械装置,将杂技的惊险奇绝、魔术的奇幻魅力、舞蹈的诗意表达交织于声光盛宴之中。
最值得称赞的是《奇遇》没有走花哨的商演之路,而是用杂技的本体语言纵贯湾区文脉。以梦幻般的魔幻手段,将深圳智造、湾区浪潮与未来图景擘画出壮美的画卷,让观众穿行于虚实交错的平行时空,见证大湾区璀璨蝶变,呈现震撼心灵的视听史诗!观众李女士在采访中表示:“《奇遇》不仅是杂技,更是一部用肢体语言讲述的湾区史诗,科技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奇遇》自5月份公演以来,已累计演出百余场,特别是暑期和国庆期间陪伴市民度过了美好时光,受到了广大观众朋友们的一致好评,逐渐成为深圳西部文旅最受关注的项目,也成为本届艺术周最受瞩目的亮点。《奇遇》驻场演出的常态化,将成为深圳夜经济新地标,推动“文旅+科技”产业融合。
艺术周的双重使命
延续“文艺为人民”的宗旨,本届艺术周推出系列惠民举措:开展多场精品杂技进基层活动,组织演员走进校园、社区开展“杂技快闪”。
数据显示,本届艺术周吸引超5万人次观演,线上直播累计观看量破千万,带动周边文创、餐饮消费超2000万元。香港魔术家协会代表谭永铨评价:“从《天鹅》到《奇遇》,我们看到湾区杂技正以‘技’载‘道’,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杂技艺术的未来展望
从首届的“搭建交流平台”到本届的“打造文化IP”,粤港澳大湾区杂技艺术周已形成“展演-孵化-产业”的完整生态链。
宝安区杂技家协会主席王召表示:“杂技艺术周五届成长,见证了大湾区从‘文化聚集地’到‘创新策源地’的转变。未来,我们将推动更多像《奇遇》这样的作品走向市场,让杂技成为湾区文化‘走出去’的金名片。”
(记者 柯季 陈馥玉 通讯员 罗宇文 陈川生/文、图)

粤ICP备 2020084739号
粤公安备 440300020065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