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海岸线的“界碑”、清除海域威胁的“国门利剑”、奋勇缉私的“守护者”……在打走私、反偷渡的重要区域,他们——深圳市海防打私办的民警,扛起了守护海域安全的重任。
深圳的海岸线和边防线较长,加之疫情期间深港陆路口岸关闭等因素叠加,海域走私形势严峻,深圳海防打私办如何破解难题?
深圳海防打私办以疫情外防输入为抓手,抓好海上和岸基巡逻防控这条“防线”,多部门联勤协作抓好打击走私偷渡违法犯罪这条“暗线”,开展涉私冻品和涉走私偷渡船舶销毁这条“明线”,“三线发力”牢牢守住海上疫情防控屏障。
深圳市海防打私办海防组二级警长刘昌盛。
双管齐下 筑牢防控“第一道屏障”
做好海上和岸基巡逻防控,形成海陆联防的“第一道屏障”,是严防海域走私的重要工作。“我们通过开展‘海上巡+陆上堵’双管齐下的管控模式,来加大对走私偷渡的打击力度。”深圳市海防打私办海防组二级警长刘昌盛介绍。
所谓海上巡,就是深圳市海防打私办牵头协调相关单位推动海上“见警亮灯”,开展整治珠江流域“三无船舶”专项行动。行动期间,共出动公安民警3500余名、各部门执法力量1900余名,查获走私“大飞”3艘、其他“三无船舶”10余艘,查扣涉事船员21人。
陆上堵,就是为了严防走私偷渡分子从沿边沿海防线上岸,深圳市海防打私办联动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化联巡联勤联防联控机制,创新“巡线、守点、设卡”岸线管控机制,堵塞海上防控漏洞。
海上案件具有隐蔽性、不可预见性,这对海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对此,刘昌盛表示,深圳海防打私办从“打防管控建”多个方面下功夫。在打击这一块,持续严厉打击跨境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活动;其次是继续推动“智慧海防”建设,实现对海域岸线的全域感知、全时管控,实现精准抓捕;再者就是发挥合力,建立涉海部门常态化的联勤联动机制。
上下联打 构建精准打私“第二道屏障”
深圳市海防打私工作总体形势呈现口岸多,出入境人员、车辆多,边海防线复杂等特点。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内肉价趋高、深港陆路口岸关闭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深圳海域走私冻品形势更加严峻。
“未经严格检验检疫的走私冻品,存在疫情输入和卫生安全等隐患,威胁市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海防打私民警,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加强打击力度,遏制走私偷渡犯罪。”深圳市海防打私办情报组周警官说。
今年7月份,在深圳市海防打私办的统筹指挥下,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联合大铲海关缉私局进行海陆查缉任务,查获了一艘大型走私船只,发现大量未经检验检疫冻品,涉案金额约3000万元,目前已对3名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这一行动震慑了犯罪分子,更保障了群众的食品安全。
面对不断变化的犯罪形式,深圳海防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思路。“我们从以涉私物品溯源到犯罪团伙的常规办案方式,转变为从运输环节打,往下打到销售,往上打到货主集团,上下游环节同步打击,提高办案效率。”周警官介绍。
深圳市海防打私办反走私组三级警长王文博。
创新思路 守好综合保障“第三道屏障”
对涉事船舶和涉案冻品的处置,是打通海防打私“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如何提高办案部门工作积极性,提升海防打私打击力度?深圳海防打私办探索归口处理罚没物品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涉私冻品和“三无”船舶销毁处置长效制度。
长期以来,涉案船舶处置费用高、销毁周期长、异地处置监管难度大。对此,深圳海防打私办提出通过拍卖拆解残料进行“三无”船舶处置的工作思路。今年6月,深圳市首场92艘待处置“三无”船舶网络拍卖会以335余万元的成交价结束。“相较于以往花钱处置船舶的做法,这一处置方式解决了前端打击单位的后顾之忧,提高了打击的积极性,让他们敢打、想打。”深圳市海防打私办反走私组三级警长王文博表示。
在涉案冻品处置方面,深圳海防打私办出台处置查获走私冻品方案,建立冻品处置机制,实施查获冻品快速无害化销毁工作。工作部署以来,深圳市海防打私办销毁了近4800余吨涉案冻品。
“我们的工作是综合保障,尽所能给前端做好支撑、保障和服务,希望他们在一线多打胜仗、多打大仗。”王文博说。